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《中国发展报告2020: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》预测,我国将在2022年左右,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,届时65岁及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%以上。报告还称,若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,到2050年中国将有近5亿老年人。
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呼唤着养老服务模式的创新。“家庭养老床位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。”在日前举行的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情况发布会上,民政部副部长如是说。
所谓的“家庭养老床位”是指以养老机构为依托,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支点,把养老机构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,对家有失能老人的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、专业护理、远程监测等养老服务,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养老的难处。
在发布会上,特别提到了南京近年来的成功探索——“近一两年南京发展了近6000张家庭养老床位,相当于建设了50个中等规模的养老院,这个效果是可想而知的。”
在南京养老探索被民政部表扬的背后,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政策规划,也离不开社会层面企业的模式创新。昨日,本报记者走访了有关部门和相关养老服务企业,为您揭开南京家庭养老床位的创新密码。
切中居家养老痛点
中国的养老服务格局一直有“9073”到“9802”两种不同的观点。
其中,“9073养老服务格局”最早由上海提出,是指3%的老年人接受机构养老服务;7%老年人可得到政府福利政策支持的社区养老服务;90%的老年人在家以自助或家庭成员照顾为主,自主选择各类社会服务资源。
但此后不少业内人士认为,社区居家养老的比例与现实严重不符,而现阶段机构养老的比例也不足3%。因此,中国目前的养老格局当是“9802”——家庭养老98%,社区养老不足1%,机构养老2%。
不过不难看出,无论是“9073”还是“9802”,居家养老都是中国家庭的主流选择。但是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,随着失能老人的增多,居家养老遇到了照料精力、时间以及专业能力的挑战,甚至出现了家有一位失能老人,就会拖垮一个家庭的现象。
而如今“家庭养老床位”的应运而生,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局面。
在民政部副部长眼中,家庭养老床位的创新是在“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协调”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创新举措,各方面都取得了好的成效。“就老年人来说,首先是节省了机构养老的床位费,同时得到了机构养老的专业服务,还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环境当中受到专业化的服务。从养老服务的供应方来说,节省了机构养老要进行的建设和土地的费用,有关的试点城市发现,当达到一定规模以后,投入一个家庭养老床位的费用是投入一个机构养老床位的1/5。”
金中社村通家庭养老床位专注智慧养老系统研发,提供专业的智能养老平台包括居家养老、民政养老、社区养老、机构养老、家庭医生、医养结合、智慧残联等智慧管理平台,智能养老设备合作对接。
文章来源:采编网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