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城智慧居家养老系统(聊城新型智慧城系统平台)
为什么要建设智慧城市
我们常说建什么样的城市–方便快捷的城市,它不是统一体,方便不一定快捷,快捷也不一定方便。例如:我现在要从万寿宾馆去机场,我希望最好是车一路绿灯到达机场,中间没有任何红灯,也没有任何拐弯路口影响我,但是要在下一个路口直接回家,我需要的是方便。但不同人的需求在不同时段不一样,快捷并不代表智慧。
城镇化的快速发展,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以及新的需求:一是宏观上各种不平衡,如区域发展不平衡、结构不平衡、城乡发展不平衡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不协调、与新兴工业化不协调;二是各种城市病问题越来越突出,如交通拥堵、空气污染、水体污染、垃圾、噪声、用地矛盾、水资源问题突出;
智慧城市建设背景
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,迫切需要城市发展的新理念与新模式。
1.政策背景
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,要”推动新型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”。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”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、智慧社会”。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高质量发展,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”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发展理念,新的发展理念是让我们的发展质量更高,让质量、结构、规模、速率、效能安全。
2.社会需求
城市高速发展对政府管理创新要求越来越高;市民对安全、便捷、宜居的生活要求越来越强烈;经济飞速发展与资源、环境之间矛盾越来越突出。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动力就是强政、兴业、惠民。
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困惑
1.智慧城市是个筐。什么都想往里装,但是我们不知道能承载多少。有人说技术的进步会让我们的城市更智慧,但我说没有这些技术的时候,我们祖先依然很智慧,看看金子塔和紫禁城,他们的设计多么智慧–消防、交通对称完美。
2.技术部门与应用部门的矛盾。智慧城市的建设,很多人说是大数据局的事,其实大数据局解决不了这个问题,大数据局建了一堆系统,部门也建了一堆系统,但是大数据局自己都不用,只是给别人提供服务,而别人手里的系统沉淀的数据需要我们汇集整合,然后再融合产生价值。
智慧城市的建设
1.智慧城市建设模式
智慧城市建设主要分为主导模式、应用模式和产业模式:
模式一:主导模式,以企业为主导,与城市主管部门签订城市级战略合作框架协议,全面负责智慧城市规划、投资、建设、运营等;
模式二:应用模式,以智慧交通、智慧教育、城市综合运行管理等智慧城市的智慧应用工程为切入点,与智慧城市相关应用主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全面负责智慧应用工程的规划、投资、建设、运营等;或作为智慧应用合作方与智慧城市总集成商或运营商进行项目合作;
模式三:产业模式,以产业整合,合作推动产业园区落地为目标,通过产业园区落地后的技术输入带入智能交通产业、智慧教育产业或者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产业的孵化,以智慧园区和产业升级服务当地智慧城市建设。
从国内外建设模式来看,存在一些差异。国外建设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主体,如纽约采用政府独自投资建网运营,新加坡采用政府投资,委托运营商建网运营;国内建设模式主要是以政府引导,政府、企业、运营商共同参与,如宁波,政府牵头、部分投资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;武汉,政府主导进行顶层规划设计,成立市长挂帅的领导小组,协调政府、企业、运营商共同推进;台北,政府牵头,运营商建网租给政府使用的BOT模式总的来说,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建议”政府引导、市场主导、企业参与”模式。
2.智慧城市建设要避免的三大误区:
第一,贪大求全。智慧城市建设要避免盲目上大项目大平台,建成后视觉效果好但实用性差。我国每个城市的文化各具特点,历史传承各有特色,城市发展阶段不同,建设特点不一,每个城市都有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和次要解决的问题。
第二,忽视长远,舍本逐末。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政府要扮演好引导作用,以企业为主,发展技术服务产业,选择技术的时候要从长远发展。
第三,融合不够,浅尝辄止。智慧城市建设当中,要特别注意产业经济问题,以智慧化促进产业化,真正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。要把本地企业与IT企业更进一步融合,推进产业智慧化,实现产智融合。
3.智慧城市建设需要”以人为本
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新发展理念,坚持深化改革开放,坚持系统观念”,建设新型智慧城市要遵循以上原则。
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下,坚持以人为本,山东省提出了”一个平台一个号,一张网络一朵云”。智慧城市的建设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坚持新的发展理念,坚持深化改革开放,坚持系统观念。
智慧城市建设要构建”以人为本”的开放性服务体系,既体现在面向公众、方便公众获得服务,也表现为支持公众参与服务过程,使服务供给方与需求方形成良性互动,从而促进与引导服务供给的提升,建立快速的需求反应系统,实现服务模式的转型。实现由供给方为中心向由用户为中心的服务与管理模式的转变,促进以”一体化”的方式提供政府服务,满足用户需求。
服务方式上由单向变为双向,由一方主动变为双方互动;服务渠道上由单一向多渠道一体化服务转变。以需求为导向设计服务项目,由简单地满足公众需求向真正理解公众需求转变。最大限度地从公众的需要出发,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,在民政、教育、医疗、社区及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,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,在安全前提下,将就业、教育、医疗、旅游、出行、购物等各类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。
打造一中心·三平台
一个中心: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。整合基础资源,积极开展机房资源、网络资源、数据资源、业务系统”四个整合”,相继完成市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一期建设和二期建设,存储能力达10PB,打造了聊城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。建设了技术先进、安全可靠、服务完备的政务云平台,将全市各领域业务系统整合到云平台上,实现跨领域、跨层级应用系统间的信息整合、交换、共享和业务协同。
三个平台:一是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,二是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,三是视频监控整合共享平台。截止目前,通过智慧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完成12个专题数据库建设,累计汇集各类数据2亿条,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和深入分析,做到了”一张图”看聊城数据,实现城市运行态势的全面感知。通过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已为近100个行政审批事项减材料、减流程,在”一次办好”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。通过视频整合共享平台,全面整合各级各单位3万多路视频监控资源,建设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资源库智慧,实现视频监控资源跨领域、跨部门、跨层级的交汇融合。
“我的聊城”APP智慧民生服务平台
为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和体验感,我们也开发设计了”我的聊城”APP智慧民生服务平台,实现民生服务”一键入口”、民生诉求”一键直达”。3月份上线迎来了疫情挑战,我们进行了口罩和供应商品以及电子消费券的发放,还有不动产登记返券等活动。同时开发了市民诉求直通车,只要在APP上上传你的诉求,你随手拍可以,后台有督办,每件必回。还有企业直通车和民情遍访直通车,人员登记和复工妇产等方面。
智慧城市大脑展望
智慧聊城”城市大脑”总体框架概括为”城市大脑12345+N”工程:一个底座、两个平台、三个能力、四个体系、五个领域、N个应用场景(一个数字孪生底座、两个平台:大数据综合接入平台、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,三个能力:物联感知能力、算法服务能力、指挥控制能力,四个体系:标准规范体系、安全保障体系、运营管理体系、技术支撑体系,五个领域:精细治理、公共安全、产业赋能、民生服务、决策指挥,N个应用场景)。
聊城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是以人为本,搭框架、强应用、出亮点、重运维。智慧城市一直在探索,通过这次会议,我们又提升很多,让我们伴着梦想,追寻理想,智慧城市建设永远在路上。谢谢大家!
文章来源:采编网易